漫谈音乐:Bedrich Smetana(贝德里奇-斯美塔那)
大家好,这里是梦雨玲音BLOG主,很高兴能有机会写这个一直想开的栏目——漫谈音乐。这个栏目的本意是为了跟大家分享的一些BLOG主喜欢的音乐作品。他没有任何的限制,可以是严肃的古典音乐,也可以是轻松的动画音乐,最重要的是跟大家分享的这份心情,希望大家喜欢。
聆听捷克民族艺术家Bedrich Smetana(斯美塔那)的《Má Vlast》(《我的祖国》)交响诗组曲,可以说是BLOG主古典音乐的起点。那时候的BLOG主还不会做功课,脑袋空空就跑到音乐厅,对于即将听到的音乐作品,没有任何的了解。于是就在这突如其来的一天,BLOG主被这首来自捷克的音乐作品,深深的吸引了。
很多时候,有朋友问我,聆听古典音乐到底需不需要了解作者和作品的创作背景,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,但如果要BLOG主来回答,那答案是肯定的。比如在开始聆听这套《我的祖国》交响诗组曲前,如果能了解一下斯美塔那一生的经历,了解一下这首曲子的创作背景,就会知道,这不仅是一部歌颂了捷克悠久历史、文化的作品,他更是承载了斯美塔那一生的追忆,承载了捷克人民对自由和民主向往的交响诗篇。音乐是一个非常感性的艺术,唯有与作者共情,才能完整地欣赏他所谱写的乐章。
一、Bedrich Smetana (贝德里奇-斯美塔那)生平介绍
Bedrich Smetana(1824.3.2-1884.5.12),作曲家,出生于波西米亚的一个酿酒人家庭,是他们家的三子,也是长子。斯美塔那对于捷克本土音乐贡献良多,一生创作出不少音乐作品。他开创性地将古典音乐与对国家、民族的愿景紧密结合在一起,形成了他独有风格的标题音乐。
虽然在如今的国际舞台上,斯美塔那与同为捷克重要的作曲家Antonín Leopold Dvořák(安东尼-德沃夏克)相比,显得较为陌生。但在捷克,他却是位家喻户晓的人物,被后世誉为捷克民族音乐之父。其最著名的作品为歌剧《被出卖的新嫁娘》和管弦乐交响诗《我的祖国》。与很多著名音乐家一样,斯美塔那的一生起起伏伏,留下了许多值得我们了解的故事。
1830年10月,那一年小斯美塔那6岁,在其父亲František Smetana的介绍下,他来到Litomyšl’s Philosophical Academ(利托米什尔哲学学院)弹奏了一首Daniel Auber – La Muette de Portici(丹尼尔·奥柏 – 波尔蒂契的哑女)。这是一首歌颂了那波里反抗西班牙统治的歌剧作品,在当时小斯美塔那演奏后大获好评。对于小小的斯美塔那来说,这肯定是值得纪念的一天,也悄然在他幼小的心灵中,埋下了一颗对于反抗统治、歌颂祖国的种子。
1831年,斯美塔那一家移居到波西米亚的第二大城市,南部的Jindřichův Hradec(金德里希夫·赫拉德茨,下文统一称作赫拉德茨)。赫拉德茨可是一座大城市,它的城堡和宫殿在捷克排行第三,仅次于首都Pražský(布拉格)和Český Krumlov(克鲁姆洛夫)。在那里可以找到超过10,000件艺术品和类似数量的书籍,这也是斯美塔那第一次有机会了解捷克的厚重的抗争历史和文化。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是,1831-1835年,赫拉德茨开始全城供电的改造工程,小斯美塔那在来到赫拉德茨不久,就享受到了夜晚能开着电灯读书的时代。
1831-1834年,小斯美塔那在赫拉德茨度过了小学和部分中学的时光。在此期间,他开始学习小提琴和钢琴,也开始接触到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作品。同一时期,斯美塔那开始创作自己的作品。
1835年,斯美塔那被送往Jihlava(吉赫拉瓦)求学,但很快就再次离开,来到Havlíčkův Brod(内梅基·布罗德)的Premonstratensians修道院继续进修。在这里斯美塔那认识到了许多影响自己一生的朋友,如捷克革命诗人Karel Havlíček Borovský(卡雷尔·波罗弗斯基)。
1839年,这一年斯美塔那15岁,脱去了稚嫩的他,在苦苦哀求父亲多时后,如愿来到Prague’s Academic Grammar School(布拉格学术语法学校)继续深造。而当时掌管学校的,正是捷克民族复兴运动的领导者Josef Jungmann(约瑟夫·荣格曼)。当时的斯美塔那还立下过豪言壮语“to become a Mozart in composition and a Liszt in technique”。然而正处于叛逆期的他求学之路并不顺利,多次逃学的光荣事迹很快就传到了父亲的耳里,一怒之下被送到了NovéMěsto(诺韦·梅斯托),由其叔叔代位看管。直到1840年,一位表亲表示愿意监督斯美塔那学习,一度中断的求学之路才得以完成。
1839-1843年,斯美塔那先后与多名姑娘相恋,与多数音乐家类似,他们擅长在音乐作品中记录这些美妙的激情。这期间,斯美塔那先后为她的姑娘们创作了《Polka》、多首Quadrilles(卡德利尔)舞蹈和他第一支管弦作品。可惜除了《Polka》外,大多数都没能完整流传下来。
1843-1847年,斯美塔在首都布拉格第一次接受了专业、现代的音乐训练,而给他提供教学的,是Prague Music Institute(布拉格音乐学院)的创始人兼院长Josef Proksch(约瑟夫·普罗希)。在此期间,斯美塔那也开始担任CountThun(图恩伯爵)家庭的音乐老师,教导伯爵年幼的孩子学习音乐。作为斯美塔那迈出职业生涯的第一步,他已经比许多同行要幸运的多。1847年6月,斯美塔那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后,立刻从图恩伯爵家辞职并踏上了迅游波西米亚演出的旅程,然而可惜的是当时的斯美塔那在波西米亚并没有什么声望,巡游演出并不顺利。于是在1848年末,斯美塔那又回到了布拉格定居。
1848年初,斯美塔那通过信件向Franz Liszt(弗朗兹-李斯特)推荐了自己创作的《Six Characteristic Pieces》,并希望他推荐给出版商。李斯特十分欣赏这部风格各异的主题钢琴乐,欣然接受了他的要求,并由此与斯美塔那缔结了友谊。
1848年中,他的老朋友Karel Havlíček Borovský领导的布拉格民主运动正如火如荼地席卷着Habsburg(哈布斯)统治的王朝。这期间,斯美塔那的爱国情怀爆发,不仅加入了国民卫军“Svornost”,还参与了当时在伏尔塔瓦河上最著名的Charles Bridge(理查大桥)的防御战。在这短短的一年里,血气方刚的斯美塔那不知疲倦地创作,短时间内写下了一系列爱国主义作品,献给当时的捷克国民警卫队和布拉格大学学生军。虽然最终民主运动被迅速镇压,但斯美塔那凭借自己的作品,在当时的捷克国民心中积累了一定的声誉,也获得了许多有志之士的认同。同年年末,凭借自己在布拉格积累的人脉和声誉,于8月建立了属于他自己的钢琴学院,并招到了第一批共计12名学生。
1849-1854年,是斯美塔那前半生中创作环境较为舒适的时刻,在此期间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,同时自身在捷克民族主义思潮中的地位也越发重要。但他的音乐作品却始终没有被大型的音乐会所采纳,虽然他的作品在民间广受好评,但捷克官方对他的态度却不温不火,结合当时斯美塔那对于民族主义革命的的态度,也不难了解他为什么四处碰壁。无奈之下,斯美塔那曾多次自费举办音乐会,虽然都获得了较为正面的反响,但他自己的财政状况却是每况日下。
1854-1856年,斯美塔那遇到了一系列重大挫折,包括长女、二女儿、四女儿相继因病去世,妻子也被诊断患上了肺结核。而他的好友Karel Havlíček因政治运动失败,也开始了他的政治流亡生活。同时期,他的身体也是疾病缠身,职业演奏也屡次受挫,而政治运动的失败,更是让斯美塔那对追求更开明的社会和更公平的环境彻底失望。最终于1956年10月11日,为了躲避即将来临的政治迫害,斯美塔那离开了布拉格前往瑞典的Gothenburg(哥德堡)定居。
1856年,斯美塔那时年32岁,磕磕碰碰,走过了自己的前半生。我们可以留意到,斯美塔那在这个阶段有着年轻人独有的志气,他忧心祖国,毅然参加了布拉格民主运动,站在了反帝反封建的最前线。然而这不代表此时的斯美塔那政治觉悟已经非常成熟,相反在1850年,斯美塔那枉顾自己的革命身份,在Pražský hrad(布拉格城堡)中接受了皇家宫廷钢琴家的职位。另外,在1853-1854年间,他还创作了一套大型管弦乐作品《Triumphal Symphony》献给当时的奥地利皇帝Franz Joseph(弗朗兹·约瑟夫)。
布拉格出生于一个较为富庶的家庭,从小就不曾为衣食住行有过担忧,一直到他从学院毕业,家族才逐渐没落。斯美塔那的前半生其实充满了矛盾,有来自家庭阶级的矛盾,也有与父亲对于教育认知上的矛盾,还有波西米亚皇室传统与现代观念冲击的矛盾。因此他一方面尊崇皇室,另一方面却又在追求着公平和自由。但在缺乏有效纲领的指引下,斯美塔那只能任由自己的一腔热血倾洒在创作上,却也无力改变当下的时局。因此我们可以看到,虽然斯美塔那这段时间政治立场摇摆不定,但毫无疑问的是,他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喜爱是发自真心。期间,他周游波西米亚巡演,并在布拉格经历了多个对他生命影响深刻的事件,也成为了他未来创作的灵感来源。
未完,正在写。。。
本文参考WIKI百科、音乐圣经、知乎问答等相关资料,存在部分个人理解和合理猜想。碍于BLOG主水平限制,本文仅作为音乐爱好者交流使用,难以作为参考资料引用。本文著作权归梦雨玲音BLOG主所有,未经同意禁止转载!